你不要做什麼都跟着我,像隻「跟尾狗」一樣,做什一點主見都沒有😡❗️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出現呢?
這「從眾效應」(Bandwagon effect)又可以稱為「羊群效應」(Herd mentality) 或「跟尾狗效應」,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👥、改變自己的觀點、判斷和行為等☺️,以和他人保持一致。
「從眾效應」(Bandwagon effect)
1️⃣ 群體因素👥
群體的規劃、一致性和凝聚力會令個體感到較大的心理壓力,從而傾向從眾😰。例如,群體成員會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而妨礙自身能力的發揮,降低工作效率。且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團隊進行批評和審查的能力📉,最終導致錯誤決策。
2️⃣ 個體因素👤
個體的知識、經驗越多,就越不會從眾🤫。相反,性格軟弱、暗示性強的人就越容易表現出從眾傾向🥸。同時,自身缺乏信心🙁,對自己的判斷抱有懷疑,便會傾向隨聲附和以求心安😌。所羅門 · 阿希(Solomon Eliot Asch) 在1956年進行一個經典的從眾實驗,發現人們心裏有種隱隱約約的恐懼感😰,害怕是自己沒有理解有什麼東西,所以才選擇了大多數人的答案📋。
3️⃣文化差異🧙🏻♀️
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,人們所表現出的從眾行為是有差異的😮。米爾格萊姆在1961年對法國和挪威的大學生進行對比研究🧐,發現挪威人比法國人更傾於從眾。他認為部分原因可能是法國文化鼓勵獨立和個性化,而挪威文化則鼓勵集體忠誠度,重視社會責任📊。
我們應該可以如何避免從眾效應❓
蘇映竹心理師表示,現時資訊發達,容易引起不少團體迷思或從眾而掀起的混戰🤯。不過,從眾效應不一定只有負面影響,就像是我們從小到大就被灌輸1+1=2一樣🤔,因此以下有5️⃣種防範團體迷思的方法⬇️
1️⃣ 慎選社交圈子👯♀️
如果我們是群體的領袖或隱性領導者👤,可以嘗試以「鼓勵」或「感謝」的方式去反對意見的出現✅。同時。為了避免發生從眾效應,我們必須慎選社交圈子,除了能以領導者的身份去反對意見外🗣️🗣️,同時能夠找到獨立思考和表達不同觀點的人👯♀️,這樣就能從不同的人學習。
2️⃣ 學習批判思考🧐
在做出決定之前,評估所有可用的信息和證據📋,並為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意見。群體中可以有「指派反對角色」😈,不要只跟隨大多數人的決定,學會獨立思考🤔。
3️⃣ 審思社會期待😯
若議題有「下一次討論」的機會時,讓每位成員「必須先提出自己的疑問」🤨。社會壓力可以影響人們的決策📑,但並不一定意味着我們完全遵從它。因此必須慎重社會壓力的影響,並在做出決定時適當的提出問題,不要輕易受他人左右🔍。
4️⃣ 尋求不同意見👥
在重要決議達成前,徵詢群體「外」專家來提出挑戰🤓。從不同來源獲取信息,向持不同意見的人學習🗣️。這樣不但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其他觀點,還可以幫助自己形成獨特的意見✍🏻。
5️⃣ 增加自我意識🧠
增加自我意識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📈,進而獨立思考。我們能使用「腦力激盪術」(Brain storming technique) 🧠來討論,這樣可以更容易地識別和避免從眾效應✍🏻。
以上的方法都有助改善因「團體壓力」🫂帶來的負面影。和 Moodies一樣,不要盲目跟隨他人的步伐👣,適當地堅持和思考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