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小大人」之苦-親職化兒童👩🏻👨🏻

你是否曾經被說過「很早熟懂事」、「負責任」和「不用父母操心」?🥸

你是否習慣犧牲自己來滿足他人需要?

長大成人的你是否寧願靠自己也不願意信任他人?

如果你以上都回答「是」,那麼你有可能曾經是親職化兒童。

親職化的定義👩🏻👨🏻

親職化是指當父母因各種原因未能發揮照顧者的功能,孩子需要承擔起父母的照顧責任,犧牲自己的需求並擔當着照顧者的角色。親職化包括三個部分:

1️⃣ 情感性照顧

孩子會如「樹窿」般聽父母傾訴他們的煩惱,作為父母的心靈支柱,並為他們提供情緒支援。他們更會作為聆聽者給予父母意見,有需要時亦會化身成為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調解員。🤬

2️⃣ 功能性照顧

孩子需要負責做大部分的家事,例如煮飯、洗衣服、打掃房間。同時,他們需要照顧兄弟姊妹,有些人更要代替父母管教弟妹。部分孩子甚至在小小年紀就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,幫忙工作賺錢以及理財。🧹🧺🧼

3️⃣ 不公平性⚖️

當親子關係互動出現倒轉及扭曲,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,便產生不公平性。例如父母處事不成熟,短視或經常做出不合理決定,孩子邊需要提早成熟起來,在家裡負責起做出完善決策的擔當。🫡

親職化對兒童的影響👶🏻

1️⃣ 對他人的不信任

代替父母作為照顧者,孩子習慣所有東西都一手包辦。長大後的「親職化兒童」雖然也會熱心助人,習慣為他人解憂,卻不易接受別人的幫忙。🥺 皆因小時候的需要未被滿足,孩子無法相信父母有辦法幫助自己,種種失望及無助便讓親職化兒童發展出「凡事只能靠自己」的信念,因此難以相信別人能夠幫助自己。💪🏻

2️⃣ 忽略自己的需求

作為孩子,理所當然有「被照顧」的需要。🫂 但親職化兒童卻因為要背負照顧者的責任,為了表現得可靠、成熟,便會壓抑自己的需求。久而久之,他們便認為自己的需要並不重要。🤥 很多時候親職化兒童都不太懂得如何拒絕他人,也不習慣向他人表達自己需求,甚至當自己未能滿足他人需要時,更會怪罪自己。

3️⃣ 容易發展不健康的親密關係

親職化兒童長大後,假若未能察覺到自己的需要,便容易陷入不健康的親密關係當中。即使他們可能並不樂意,可是往往他們就會擔當着另一半的「照顧者」。👶🏻 習慣讓他們重蹈覆轍,因為慣用的相處模式能讓他們感到安心和舒服。同時,他們也習慣把另一半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面,為對方付出。因為怕被拋棄,所以容易以討好的方式滿足對方的需求。😍

被逼長大的你,每句稱讚也許就是你的壓力來源,學習着照顧他人的時候,也失去了作為孩子應有的「童真」。👧🏻👦🏻 現在開始可以慢慢學習「信任」,「請別人幫忙」除了能讓自己鬆口氣,能夠讓對方知道大家是熟絡的朋友關係,這份信任亦有助維繫關係。同時,也請你好好探索自己的需要,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。❤️‍🩹💗

請相信現在你不再是需要勉強自己扛起整個世界的孩子,你已經是個能滿足自己、讓自己快樂的大人了。你又會如何讓自己感到幸福快樂呢?不妨留言跟Moodies分享一下你的經驗,讓大家都更愛自己一點。🥰